哪个时刻,我们最容易冲动消费?
以前会以为是双11、618大打折的时候,被专柜小姐的“美女你穿好有气质”等等话术、忽悠得忘乎所以的时候,或者明里暗里被嘲笑“买不起”,咬牙不服气的时候......
有了孩子才知道,这些都不算啥。
真正失去理智的时候,是看见孩子眼中流露出“眼巴巴”的艳羡,为了玩别人的玩具“卑躬屈膝”的样子。
有娃的人都懂得。
虽然一直努力想给孩子最好的,但我们不可能这样简单粗暴地应对孩子的“羡慕”:别人家孩子有,我家孩子也得有。
有些事情除了羡慕我们真的无能为力,别人家的大房子、周游列国、头等舱...更重要的是,孩子要有接受别人更好的心态,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。
拿小川来说。最近,他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时候(唉,估计又有段时间只能自己玩了),老是眼巴巴地盯着别人手里的水弹枪和屁股底下的自行车。为了玩一下水弹枪、骑一下自行车,还曾“低声下气”巴结小伙伴。
看的我心里不是个滋味。
但最后,我没给他买便宜的水弹枪,反而买了挺贵的自行车。为什么?听我慢慢来说吧~
羡慕别人,是“命中注定”
羡慕,是人的天性。
不管处在什么年龄、什么时代,我们都会有“羡慕”别人的时候。
我们的小时候,不比现在,好东西更稀缺,更容易羡慕别人拥有难得一见的衣服、零食、玩具、书。
刚有有线电视那会,我家没装,就经常跑到隔壁邻居家蹭看。时间久了,人家虽然没说什么,估计心里不太舒服。小时候不懂这些人情世故啊,厚脸皮赖着。
妈妈一遍看着气的够呛,硬把我拉回家,狠狠骂了一顿,说我没出息啥的。当时心里可气了,后来才明白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我们随便多花那几百块钱。
但理解有些迟了,心里对爸妈憋了好一阵子气。
羡慕也从来不只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,大人也一样不能免俗。现在,我们依然会羡慕别人,羡慕别人家的好房子、好孩子、好老公...
它就像喜怒哀乐一样,是一种随时随地可能会产生的情绪。
其实,孩子会羡慕是一件好事。
这说明,他开始走出自己的世界,认识到除了“我”之外的“你”和“他”,发现了在一些方面会出现“人有我无”的情况。
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。
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都有着自己的优势、资源。
所以,总有一部分人会在某个方面比另一些人更“优越”,会得到更多的关注、收获更多。
这是孩子从小就要明白并接受的现实。唯有这样,他才会明白:
他的羡慕“事出有因”,就像饿了吃饭、渴了喝水一样,再自然不过。
孩子羡慕别人,家长的回应很重要
虽说羡慕是一种健康的情绪,但处理不好,很可能会走偏。我们看到孩子羡慕别人的时候都容易冲动消费,更何况还小的孩子。
所以,当孩子羡慕别人时,我们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就拿小川的例子来说,看到小伙伴的水弹枪,很是喜欢,跟我说了几次:“你看谁谁谁的水弹枪,超级酷……”
这时,我们要怎么反应?一般有这几种:
▶别人有咱也得有:生怕孩子缺啥少啥,别的娃有的玩具,自己孩儿一样不能落下,就算荷包干瘪,也要“咬紧牙”满足孩子;
▶说别人坏话:一般会先说一通这个玩具哪里哪里不好,然后说咱们不稀罕这个,咱们家里有更好的;
▶觉得丢人:这类家长觉得“羡慕”别人是难以启齿的,说出来会被看瘪、低人一等;
▶哭穷:直接跟孩子说,咱家不如谁谁家有钱,没钱给你买这么多玩具,我们要节约点,不能再买玩具乱花钱了;
▶励志教育:你如果想要这个玩具,就要好好念书,找个好工作,挣钱了就能想买什么买什么。
这几种反应都有各自不妥的地方,但他们最大的不足在于:急于替孩子做决定或者给事情下论断,没有真正理解孩子。
其实,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引导方式:
单纯羡慕
这种情况下,孩子其实只是想跟我们分享他看到的、喜欢的、羡慕的东西,并没有其他的意思。
这时,我们要做的只有三件事:
①让孩子说出羡慕的情绪,千万别憋着
当孩子羡慕别人时,我们一定要鼓励他说出来,大大方方地告诉他:你会羡慕朋友,妈妈也会羡慕朋友,这是很正常的。
相比于表达,一味地把羡慕的情绪憋在心里,反倒更会坏事。
就像前面说的,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把羡慕别人表达出来很丢人,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敢表达的心理。
虽然孩子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、无欲无求、很是懂事,但心里却十分在意。在行为和心理如此“矛盾”的状态下,孩子就会出现讨好行为。
比如,孩子羡慕小伙伴的玩具,虽然不说,但心里依旧想上手玩一玩,这时候他就会选择去讨好别人,从而获得这样的机会。
久而久之,孩子在面对我们不能满足的欲望时,很可能选择不再跟我们沟通,而是自己偷偷想办法解决。卡债、网贷...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,有时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。
②当孩子的听众,及时共情
我们可以真诚地和孩子讨论所羡慕的事情,让羡慕的情绪有一个出口、有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。
比如,孩子喜欢小伙伴的水弹枪,我们就可以跟孩子讨论,为什么这样的水弹枪比他的水弹枪好?好在哪里呢?
③鼓励孩子夸赞他羡慕的人、事、物
我也会鼓励孩子去跟小伙伴表达,主动说一说水弹枪的优点,表达他对枪的喜欢。
这样一来,孩子既可以学习真诚地赞美别人;又获得了一个和他羡慕的人、事、物的接触交流的机会,何乐而不为呢。
想要拥有
当然,也有很多时候,孩子是真的想要拥有自己羡慕的事和物。
此时,我们依旧需要做三件事:
①将情绪和行为分开
前面我有提到,当孩子羡慕别人时,我们要学会共情,让孩子有一个情绪出口。
但共情的过程中,我们理解的是孩子情绪,但并不代表支持“拥有”的行为。
毕竟,很多时候孩子羡慕的事情,是我们的能力无法做到的。比如,孩子觉得同学家的房子大、车子好,也想“住豪宅、开豪车”。
这时,我们可以理解孩子的这种渴望,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接受的,但依旧可以拒绝这么做,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。
还要告诉孩子,羡慕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。
②分清“需要”和“想要”,有条件的满足
引导孩子对羡慕的事物进行思考,分辨出是“需要的”(刚需)还是“想要的”(欲望)。
需要的,一般情况下都会满足;想要的,要考虑是不是合情理。
比如,小川羡慕的水弹枪就属于“想要的”那类,而自行车属于“需要的”那类。
当然,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判断是两人共同讨论的结果。
小川原来是有自行车,但小了,骑起来已经很不舒服。他的确“需要”再买一辆适合青少年的自行车。
水弹枪,他已经有两把了。仔细比较的话,除了外观,本质的差异不大。平时他也玩的很少,没有小伙伴揪团,几乎想不起来玩。所以,不属于必需的范围,只是他一时兴起的“想要”。
对两件玩具的性质上达成了共识,小川很愉快地接受买自行车、不买水弹枪的决定。
年级大点的孩子,我们还可以考虑“有条件的满足”:鼓励他自己“理财”,通过攒零用钱、压岁钱买裙子,等到钱攒够了,如果孩子依旧喜欢,那就可以买。
这样做不是故意为难孩子,而是要让她明白:
想要拥有就要付出,没有“免费的午餐”;
努力得到后,更要懂得珍惜;
当然,也可以让孩子学习选择、分清轻重、懂得勤俭的美德。
羡慕可以,嫉妒大可不必
其实,孩子是欲望最少、最不看重物质的。很多时候,他们的羡慕,只是简单的羡慕,没有任何恶意。
但如果我们一直不能正确处理他的“羡慕”,无伤大雅的羡慕就有可能演变成伤人伤己的“嫉妒”,甚至恨。
我有一个朋友,什么都好,就是心眼小。也许是从小生活的艰难不易,造就了她不平衡的心理。看到别人更好时,她总是忿忿不平的、总要鸡蛋里挑骨头,不能诚心诚意地去赞美别人。
这种嫉妒态度不被旁人喜欢,更重要的是伤害了自己。别人的好,竟然变成让自己难受的原因。
而她之所以会打压别人、折磨自己,根源还是在“人有我无”上。
所以,在孩子羡慕别人时,我们除了鼓励他去赞美别人、合理化自己的欲望,还要记得引导孩子去发现什么是“我也有”的。
就像下面这个小男孩,就为我们上演了教科书般的一幕。
当他在公园被一个小朋友嘲笑穿了并不潮流的鞋子时,他不但没有恼怒,反而思路清晰地说:
虽然我穿的鞋子已经不流行了,但是我喜欢。重点不在于我穿的鞋子和衣服是什么牌子,而是我脑中的想法,积累的智慧和知识,以及有没有能力去启发别人。
我们引导孩子也应如此:
虽然没有跟同学一模一样的裙子,但我有很多其他好看、干净、舒服的裙子;
虽然没有小朋友炫酷的水弹枪,但是家里的枪,带给我的快乐一点也不少;
虽然我们的房子没有同学家大,但是住着也很舒服,最重要的是,房子里有爸爸妈妈和我,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,就是幸福。
当孩子意识到“我也有”时,就不会再去纠结、关注那些自己没有的,也就不必担心他的情绪会从羡慕变成嫉妒了。
每个人只要能够发现自己“内心的力量”,看到自己所“拥有”的,日子才会一点点向上、变得越来越好。
所以,给孩子金山银山,不如给他一颗富足的心,让他在羡慕别人时,也能看到自己所拥有的,始终充满希望和力量。
这样的孩子,也会更幸福,不是吗?
川妈说说
除了小时候的不懂事,同学、朋友眼中的我,好像一直都是个“不争不抢,心境淡泊”的人(川爸说,那是因为我比较傻)。常常最后一个知道,然后惊讶身边竟然还有如此乱七八糟的事。我的老领导说,那是因为你心中没有事,所以才看不到事。
但其实,这份淡定并非天生就有。在大学很长一段时间,我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,甚至严重到一拿到书就心烦意乱的程度,都是靠意志力强压着自己。真正的改变是后来美国游学那一年。孤身一人在国外,一台电脑、一张床、一套桌椅,几套衣服就是所有的家当。越来越发现,生活真的可以很简单,是我们的欲望把它弄复杂了。心态变了之后,整个人都轻松了,很容易淡定专注去阅读、做研究,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心境,内观自我、充盈内心。我告诉能教给他的,剩下的就留给他边走边看世界、自己慢慢体验了。
推荐阅读:新世纪财经网